后疫情时代,运用新技术、新工具重组“人”“货”“场”,以实现更高效率的零售,成为餐饮业的一大发展走势,但在实践应用中,仍然道阻且艰!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邹通。
喜茶推出的瓶装饮料,年覆盖了3万+线下销售网点;眉州东坡旗下预制菜品牌—王家渡完成近亿元融资,正紧密筹备上市;杨国福麻辣烫计划于年及年每年将推出约20-25款零售新产品……
图片来源:摄图网今天我们来系统地聊一下餐饮零售的话题:
餐饮零售为什么会火起来,成为大批企业眼中的“肥肉”?
餐饮层面的零售和新零售有哪些区别和变化?
各餐饮品类在产品零售化的探索中有哪些创新?
各品类产品零售化的方法有哪些普遍规律值得借鉴?
中小品牌布局零售会遇到哪些挑战?
疫情后,餐饮新零售火起来的原由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四个角度去分析:企业角度、消费角度,技术角度和模式角度。
企业角度:营收紧缩,在零售业务上找增量
疫情下,大批餐饮品牌收入紧缩,急于寻新增长点时便盯上了零售。各品牌纷纷加大马力,投资金、搞研发,死磕零售业务。
以海底捞为例,年起,海底捞逐步加大了在新零售业务的投入。其年财报显示,新零售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3.2%,增速非常明显。此前年,海底捞新零售相关收入仅为万元,年已经做到了6.87亿元,明显已经成为了品牌的新增长曲线。
消费角度:“无趣”找“乐趣”,需求加持零售业
在“做饭”中找乐趣。疫情下,大家宅在家里,为更好度过空闲时间,开始重新“掌厨”,可他们又怕操作麻烦,制作繁琐,油烟味重。瞧准“商机”的餐饮品牌们快速把菜品做成易操作、省时间、可零售的预制菜品,受到许多消费者的欢迎。
在购物和娱乐中寻乐趣。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大量注意力也转在了娱乐和购物上。观看直播平台,让餐饮零售产品得到曝光;浏览电商平台,让餐饮零售产品销量猛增。
技术角度:技术突破性发展,预制菜品变得普及
预制菜的概念早已存在很久,也早有企业将其商业化的案例。可长期以来,“预制菜”并未爆发式增长,直到疫情后才开始爆火。这其中的原因,除“天时、人和”外,“地利”也是关键,这“地利”就是冷冻技术的突破。
冷冻技术的突破,让难长时间储存的菜品储存时间变长,也让许多菜品即便冷冻解除依然可维持新鲜口感。技术性的突破,让预制菜变得普及,让零售产品变得丰富。
模式角度:模式成熟,品牌探索零售的信心增强
零售模式成熟,分三个方面:渠道多样、物流稳定、技术成熟。渠道的多样、物流的稳定、技术的成熟降低了零售的参与门槛,增加了无数餐饮人探索的信心和难度。
渠道多样。这几年,随着新零售业的发展,做零售可选择的渠道十分丰富。搞直播,可选抖音和快手;玩电商,可选淘宝、京东和拼多多;布(布局)口碑,可选大众点评和小红书。
物流稳定。有销售渠道,有对应产品,必然会配套相对应的物流系统。市场也早已提供了解决方案,,产品运输可选圆通、顺丰;物流暂存可选菜鸟驿站和指定商店。
技术成熟。大数据、无人技术、支付体系组建了餐饮零售业的基础设施。大数据可优化选品、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增加产品转化率;无人技术可提高运输效率,实现无接触配送;支付体系,可灵活支付,促进现金流动。
餐饮零售到新零售的变化
聊完餐饮零售火起来的原因,我们再来说说,餐饮零售到底是什么?
在零售的众多定义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零售是将人和货链接在一起的场。举个例子,餐饮的场是实体店,货是小吃、菜品和火锅等各种品类,人是消费者、顾客和品牌粉丝。所以有人才说:“零售是人、货、场的组合。”
按照这逻辑推演,餐饮新零售就是用新技术、新工具重组“人”“货”“场”,以实现更高效率的零售。换句话来说,新零售本质也是效率更高的零售。这个效率拆开便是:场的效率,人的效率和货的效率。
场的效率
传统零售的“场”多数是固定场所,新零售插上了新技术、新渠道的翅膀,将固定的场变成了24小时时段、无物理空间限制的“场”。
“场”的变化,也带来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的变化。信息流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手段;物流是消费者带走商品的方式;现金流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支付形式。
(1)信息流的改变。
传统餐饮零售,消费者获取商品,只有去实体店,才可了解实物的价格、样貌以及口味。电商和外卖平台普及后,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改变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更详细全面;弊端是不能直观立体地感受产品的具体细节。
为解决这问题,餐饮新零售的“场”又进行了一次迭代升级,搭上了直播的便车,主要的形式是主播用直播展现产品真实样貌,用讲解分享产品详情。
(2)物流的变化。
以前消费者买完产品,要么线下吃,要么打包带走。物流体系的搭建,给“场”又增了两种方式:外卖配送和快递配送。外卖配送是在外卖平台下单,外卖员就近送到家;快递配送是电商平台下单,快递员跨区域配送到手。这两种配送方式,前者叫即得性物流,后者叫跨区域物流。两个物流形式对应不同的消费的需求:即得性物流,满足消费者当天下单,当天得到的迫切需要,它的核心指标是“近”;跨区域物流,满足消费者当天下单,隔天得到的需求,它的核心指标是“快”。
(3)现金流的改变。
传统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只能线下支付,还受物理空间所限,极大压制了消费购买欲。随着数字化货币技术和支付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成熟,餐饮零售产品的支付方式摆脱了物理空间的依赖,变得随地可购买、随时可支付。
人的效率
零售的核心是人(消费者),因为有人才有购买,才有收入,“场”和“货”才显价值。那衡量人的效率是什么呢?
线上空间是销售额、是零售收入;线下空间是评效、是店面单位空间的收入能力,若将这些指标拆解会得到这样一个公式:收入=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所以人效率的提升,也是流量的变化、转化率的变化、客单价的变化和复购率的变化。
(1)流量的变化
零售的流量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旺铺流量、品牌流量和数字化流量。一个依托于地理位置,一个依赖于品牌认知,一个依靠于数字技术。
首先,旺铺流量。传统获取流量的方式是选址流量,找个好位置,即能触达更多目标消费者的位置。
其次,品牌流量。随着连锁模式的兴起、品牌意识的增长,餐饮业逐渐有了“品牌流量"的概念,消费者选品类时,会先选熟知的品牌产品。
最后,数字化流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各大平台的兴起,零售流量也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有二种,一种是购买来的平台流量,如百度的竞价、抖音的信息流、外卖平台的广告排位、电商平台活动广告等;别一种是自己有控制权的私域流量,如依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