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40万天价账单rdquo

一份金额40万元的“天价账单”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结账小票上一例“清酒冻半头鲍鱼”高达元,这么大的鲍鱼究竟存在么?且听鲍鱼行业知名博主为您解析。

来源:新浪微博知名科学科普博主鲍语AwesomeAbalone

9月18日,一份金额40万元的“天价账单”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野生大黄鱼”“鳄鱼尾炖汤”“清酒冻半头鲍”……虽然账单里的菜品名一看就惹不起,但上万的标价也着实吓人了些。

我们暂且不去谈这份账单的真实性,只就其中的菜品谈谈关于“半头鲍”的问题。这份账单出现后,有很多网友质疑:世界上真有“半头鲍”吗?

例如

五岳散人:

问题不算难,我们不妨一起分析分析。

1、关于鲍鱼“头”的定义:

“头”是鲍鱼专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几头鲍”指的是一斤鲍鱼里含有几只。如“3头鲍”就是3个鲍鱼为1斤,“16头鲍”就是16个鲍鱼为1斤。所以“头”数越小的鲍鱼,其实个头越大。

我国古代长期盛行“司马斤算法”,把一斤分成16司马两(这也是“半斤八两”说法的由来),换算成今天的“克”是:1司马斤=16司马两=.79克。而那时内地市场流行的大多是方便运输和储存并且价格昂贵的干鲍鱼。所以按照这种算法,“几头鲍”指的是g的干鲍鱼里有几只鲍鱼。

到如今,香港和新加坡地区依然在沿用这种算法。

但是中国大陆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随着养殖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大陆鲍鱼市场绝大多数都是鲜鲍,但是我们还是习惯用一个简便的计量法来划分鲍鱼规格。这时一种新的说法就派上了用场——现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鲜鲍也按“头”来算,其实也不能算错,毕竟只是对说法进行了改编。

所以其实现在“头”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毕竟养鲍鱼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中国大陆,他们习惯用“头”计量鲜鲍,也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干鲍和鲜鲍没谁分不出来吧?),说法也只好随众人而变迁了。

2、“半头鲍”究竟存不存在

如果是鲜鲍,完全有可能。北加州地区的红鲍Haliotisrufescens、澳大利亚的绿唇鲍Haliotislaevigata、新西兰的黑金鲍H.iris和黄足鲍H.australis都是大个体的鲍鱼品种,并且现在在中国市场也常见。

红鲍,图片源自萨尔茨堡的鱼

如果是干鲍,打个问号。首先,会用于制作干鲍的鲍鱼,要求质地应该比较柔软,如果本身肉质就硬邦邦的,做出来的很难好吃。而一般大的鲍鱼普遍有个问题,就是口感较硬。其次,把鲜鲍制成干鲍,重量的换算比通常可以达到10:1(和鲍鱼本身的质量有关),也就是说,你要用10斤的鲜鲍鱼,才能做成1斤的干鲍。像账单里说的“半头鲍”,也就是这只干鲍本身重2斤,那用来做它的鲜鲍就得有20斤那么重(不算肉)。这么大的鲍鱼用来做干鲍,一下子还做8位,太奇怪了吧。

3、干鲍和鲜鲍有什么区别

鲍鱼有干鲍和鲜鲍之分。干鲍经过晒制之后,肉身起了重要的化学变化,产生“糖心”的效果,品尝起来更为甘甜、鲜香、柔韧,有着鲜鲍所不具备的特殊风味。而鲜鲍口感上则较为鲜嫩、脆滑一些,多用作刺身、卤水、打边炉等。

图片源自weili.ooopic.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gjm.com/zcmbyf/12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