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世咨询近日发布《餐饮行业市场简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年餐饮业收入突破5.2万亿元,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积极开展文旅+美食、夜经济、展演等促消费活动,加速推动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餐饮业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等特点。
餐饮业仍处于洗牌过程
我国餐饮行业上游主要为供应商,包括食材、包装以及餐具等产品的供给;中游包含种类多样,包括正餐、休闲餐饮、快餐、特色餐饮、零售小食等;下游主要面向消费市场。
《报告》显示,年2—3月,餐饮业新注册企业数量高于同期水平,之后逐渐回落至接近年的月度水平。根据红餐大数据,年前8个月的餐饮注销吊销企业数量已高于年全年水平,意味着餐饮行业仍处于洗牌过程中。
《报告》指出,年餐饮企业单店收入未恢复至年水平,但由于上市公司均在积极扩张,因此较多公司的整体收入较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部分公司在年迎来收入高峰,但是年恢复较弱。
此外,大部分餐饮上市公司在年持续保持门店数量增长,小部分公司在年之前进行了快速开店,但在—年对门店有所调整。
《报告》分析,年的消费环境使得部分企业开店计划出现分化。部分公司仍然维持原来的开店节奏;部分公司仍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下调了开店计划;部分公司在开放加盟之后,扩店速度提升。
《报告》提到,高端餐饮行业面临的高人工成本、高房租、低利润等困境,亟需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餐饮价格战愈演愈烈,餐饮消费K型分化,价格主流走向“刚需性”。高质量、高性价比的餐厅成为消费第一选择。
除一二线城市以外,我国三线以下的城市人口规模庞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近年来一二线城市餐饮消费市场几近饱和,餐饮业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机会进一步被 《报告》分析,餐饮行业目前有四大挑战。
一是新的餐饮品牌涌现加剧行业竞争。由于市场的扩张,餐饮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新的餐饮品牌不断涌现,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行业内的竞争者众多,市场份额分散,新兴品牌和技术不断创新,对传统餐饮企业构成威胁,国际餐饮品牌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二是各项运营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食材、调味品等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涨,随着经济发展,员工薪酬要求提高。能源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如水电费、设备维护等。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使城市中心地段的租金不断攀升,增加了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三是健康饮食趋势与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平衡,对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担忧,要求餐饮企业提供更加天然绿色食品。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多,推动了对低油、低盐、低糖菜品的需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下降,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餐饮企业需要加强自律和风险管理。
四是技术革新带来营销复杂性。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地进行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餐饮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社交媒体和网红经济的兴起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路径,但同时也增加了营销成本和复杂性。
五大趋势提升餐饮企业能力
餐饮供应仍是未来5—10年稀缺的成长赛道,但当前餐饮企业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同时新业态、新品类不断分流,更加考验餐饮供应企业品类选取、渠道抓取等能力。《报告》分析,餐饮企业未来应重点 一是持续创新带来品牌记忆点。近年来,餐饮企业试图通过持续创新为品牌带来记忆点,包括新奇有趣又吸睛的菜品、差异化的服务、极具特色的餐厅设计、有辨识度的品牌名称与品牌标识等。
二是“餐饮+”打造新体验。饱腹和口味不再是新一代食客的全部需求。餐饮+体验将能更好满足挑剔的消费者,如+文旅、+社交、+演艺、+游戏等。
三是餐饮业刮起“超市风”。仓储式烤肉、便利店火锅、点心批发市场、自助小酒馆等,除了名字长得像超市,体验感更强,开放式货柜、仓储式陈列、零售化的包装,新颖的消费体验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前去打卡。
四是餐饮渠道从双主场到多主场。从外卖到抖音,过去一年部分餐饮品牌的渠道建设,已经逐渐完成了“堂食+外卖”双主场到“堂食+外卖+抖音”多主场的转换。
五是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人工成本。不少餐饮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引入科技手段赋能终端店铺的运营,从而提高店铺的运营效率。一些餐饮企业甚至已经将机器人带入终端店铺代替后厨以及前台的部分人工工作。
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能够帮助餐饮业提高服务的质量。AIGC可以分析客户的喜好、饮食限制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菜单建议,这有助于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升销售额;处理在线预订和外卖订单,回答客户的问题,并提供准确的交货时间。
作为在线客服代表,利用人工智能回答常见问题、提供帮助和解决顾客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解决潜在问题,可以与顾客进行互动和对话,提供促销活动、优惠券和新品推荐等信息,吸引更多的顾客并增加品牌忠诚度,并为顾客提供交互式的点餐体验,定制个性化的菜单选择,可以用作培训员工的工具,提供关于菜单、食材、营养信息和酒水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