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应用助消化药治疗消化不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助消化药应用时必须注意消化不良的原因,(1)如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必须在用药的同时,去医院检查;(2)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酸性药物及铝制剂合用,也不宜与抗菌药和吸附剂如活性炭合用;(3)嗜铬细胞瘤、乳癌、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多潘立酮,孕妇慎用;(4)助消化药大多为酶类或活菌类制剂,性质均不太稳定,放置过久,药效会减低,故宜应用新制产品,一般在生产后保存期不宜超过24个月,并置冷暗处贮存,过期后不得再用;(5)多潘立酮是否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尚有争议,故一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77、应用泻药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泻药禁用于呕吐、腹泻、严重腹痛、肠炎、肠梗阻、阑尾炎或其他一些急腹症患者。(2)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含镁、钾的泻药,新生儿禁用液体石蜡。(3)两岁以内的幼儿禁用泻药灌肠。(4)切忌久用泻药,可经常食用富含纤维素和容积大的食物,适当的体力劳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5)泻药可引起轻度的腹痛,如遇腹痛过重,直肠出血或肠功能突然发生改变,立即就医。(6)服用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的病人可有油或粪便从肛门漏出,应经常检查病人肛周局部,注意清洁,并给予肛周衬垫,防止弄脏衣服或床单。
78、便秘时如何选用缓泻药?
答:便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些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有些为结肠低张力所致。也有些为精神因素所造成,长期滥用泻药本身也可导致便秘的后果,故治疗时,应以找到或消除致病因素为首要。对器质性原因所致者,应着重病因治疗,如肿瘤、低血钾等,缓泻药只做辅助治疗手段;对药物引起者,如长期服用氢氧化铝制剂、铝制剂、铋制剂,则应用一些镁盐以减轻便秘;对于中毒急需排出毒物者,一般以服用硫酸钠为好。只有在找不到病因或确需对症治疗时,才给予必要的泻药,应注意避免耐药及形成习惯。对长期慢性便秘,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刺激性泻药,因可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造成进一步的便秘;结肠低张力便秘,可于睡前服用双醋酚丁或酚酞以达到次晨排便,其实这类便秘者可及时给予开塞露即可;结肠痉挛所致的便秘,可选用膨胀性泻药或滑润性泻药如乳果糖溶液或液体石蜡。膨胀性泻药(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车前番泻复合颗粒)适用于肠道便秘和腹泻交替患者,而刺激性泻药宜用于一次性峻泻,或为了做术前肠道准备。
79、对慢性腹泻是否都应用抗菌药治疗?
答: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肠道感染,非感染性肠炎、肿瘤及肠道激惹综合症等。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只是慢性腹泻的一部分,约占30%~35%左右,只有肠道细菌感染才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根据粪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来决定,选择有效的抗菌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除对因治疗外还需选用一些止泻药以对症治疗。
80、急性胃肠炎一般不能应用哪些止泻药?
答:急性胃肠炎常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病人可出现发冷、发热、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对这种情况,一般不主张马上用止泻药,特别是复方樟脑酊、咯哌丁胺(易蒙停)、地芬诺酯(苯乙哌啶)等,因为这些药虽然可使病人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但可减少肠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对治疗不利,甚至还可加重病情,故一般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81、为什么细菌性痢疾初期不能滥用止泻药?
答: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治疗的原则是应用抗菌药,不能滥用止泻药,当细菌未被杀灭或抑制时不能服用止泻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毒素大量被肠道吸收,引起腹胀、肠麻痹,只能使病情恶化,故痢疾初起不能乱用止泻药。
82、慢性肝炎如何治疗及用药?
答: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医院复查,在医师指导下综合治疗,在医师指导下去药店购买肝炎辅助治疗药,由于肝病的防治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患者医院综合治疗。
肝脏疾病的防治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其治疗仅是一些辅助药物,如保肝药、去脂药。
保肝药,是指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的药物如联苯双酯、葡醛内酯(OTC)、齐墩果酸(OTC)、水飞蓟宾、肌苷(OTC)等。
去脂药,多为含甲基的化合物,能促进脂肪溶解、转运和代谢,减少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83、为什么肝炎病人不能滥用保肝药?
答: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大多数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转化解毒,滥用保肝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而且有些保肝药本身不良反应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演变成脂肪肝或肝硬化。
长期服用保肝药还能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加重肝脏的负担,如长期大量的补充葡萄糖,可以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过多服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引起慢性中毒。三磷酸腺苷、辅酶A长期服用可引起心悸、胸闷、出汗、眩晕、甚至过敏性休克,有些蛋白质合成药如丙酸睾丸酮和苯丙酸诺龙可以诱发黄疸的形成,导致内分泌紊乱。故肝炎病人不宜滥用保肝药,各种肝炎用药宜少而精。
84、老年高血压有何特点?
答:老年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而言,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mmHg,而舒张压﹤90mmHg。其临床特点为:(1)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近年来大量心血管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收缩压更能可靠预测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和相关疾病(如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的发生与死亡;(2)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因而不能承受急剧的降压,降压周期以在数日、数周或更长的时间逐渐减低为好;(3)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尤其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可有左心室肥厚,预示预后不良。老年人肾功能的改变在伴有高血压时会发生得更早、更严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脑梗死可随年龄增高而增多且严重。
85、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应的降压药物有哪些?
答: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标,要同时考虑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保护,重视生活质量。提倡先使用一种降压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剂量。对于顽固性高血压,依照联合用药的原则。治疗老年高血压,要注意老年人在用药方面的特点,如肾功能减退,药物可能产生蓄积等。必须按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用药的种类数量。
(1)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有心脏病并发症患者,对老年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很少发生过度降压。长效、控(缓)释钙拮抗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合适。
(2)利尿剂迄今为止,利尿剂始终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多年来一直用于轻度高血压的治疗。由于随增龄导致的处理钠和水的能力降低,用噻嗪类药物可有助于缓解水钠潴留,然而长期用此类药物可以造成多种代谢障碍,如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故在应用时需密切注意代谢变化。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有很强的血管扩张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无直立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律加快的副作用,很适于老年患者。这类药物有抗重塑效应,可逆转心室肥厚、改变心室结构。此药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4)β受体阻滞剂其缺点是中枢神经副反应,如嗜睡、乏力等,禁用于Ι度以上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综合症和心力衰竭的患者。该类药物可致糖耐量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该类药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各种效应,如血管强力收缩、醛固酮生成增加,间接增加缓激肽的血管扩张作用,从而降低血压,适于较长期应用。此外,该类药物对改善心功能有较明显效果,副作用少见,很少发生咳嗽。
86、老年高血压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1)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因此切忌急剧降压和血压大幅度波动,以免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诱发肾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2)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和窦房功能减弱,应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影响心脏传导的降压药;(3)老年人多有肾功能硬化和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降压药应控制剂量在常规用量的1/2~2/3,对肾有损害的药物也应避免使用;(4)老年人脑神经功能较差,应尽量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并应注意直立性低血压;(5)尽量避免使用强烈髓袢利尿剂,以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87、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服用降压药?
答:(1)服用降压药,一定要在内科医生指导和监控下进行,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换用药不可取;(2)坚持按医嘱用药,一次也不能忘记,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也应每天坚持用药。“这两天感觉挺好,用不着吃药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常犯的错误;(3)讲究服药时间,如果每天只服一次药,以早晨7时为最佳服药时间;如每天需2次,则以早晨7点和下午3点为好,一般降压药不宜在夜晚服用;(4)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药品,它的理想血压和年轻人一样,以缓慢降至收缩压低于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为宜,有时降不到理想标准,但降一点就有一点好处,越接近正常越好;(5)服用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一般以每星期测量2次为宜,如血压波动很大,应在每次服药前测量一次血压;(6)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应在有其他疾病就诊时告诉医生,避免用药不当而产生相互作用。
88、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有哪几点?
答: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下列几点:(1)从低量开始;(2)尽可能使用长效药物;(3)合理联用药物,小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4)考虑已存在的靶器官损害,对每个患者应个体化治疗。
89、高血压病常用药物组合(联用)有哪些组合?
答:国内外专家经过长期临床应用,摸索出了一系列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配方,并且已被国际同行公认,现简介如下:
(1)ACEI类药物+利尿剂国际上各个高血压标准指南都推荐了这个配方组合。ACEI药物(即药名末尾有“普利”的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与利尿剂合用,可以优势互补。“普利”是主角,利尿剂是配角,具有1+1?2的疗效,并且副作用互相抵消,配方中利尿剂一般选用的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这种药效果好,价格低,小剂量12.5毫克-25毫克就能起很好作用。例如卡托普利2.5毫克/次,每日3次,合用氢氯噻嗪6.25毫克至12.5毫克,每天1次,效果好,经济实惠。
(2)钙通道拮抗制+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CCB即药名末尾有“地平”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与利尿剂氢氯噻嗪配方,相得益彰。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ARB,即药物名称后“沙坦”的药)如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此类配伍较⑴的疗效要差些,有待进一步研究。
(4)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即药名的末尾是“洛尔”的药物如美托洛尔。
以上组合还可根据病情,有效混合使用,常用几种配方如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损害:ACEI+利尿剂/钙拮抗剂;
高血压合并心梗后心衰: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长效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利尿剂+钙拮抗;合并前列腺肥大加用α阻滞剂。
90、老年人为什么要警惕收缩期高血压?用哪些降压药为好?
答:收缩期高血压一般收缩压高于mmHg,而舒张压低于95mmHg。由于年龄的增加,导致人体大动脉为主的动脉系统逐渐发生变化,为维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液灌注,老年人收缩压常有升高倾向。
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十分棘手,若降压过低会导致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良,若任其持续升高,则心血管并发症可增加3~4倍,看来适度的降压是有意义的.一般认为收缩期血压超过mmHg.随着全身动脉硬化的发展,患者心、脑、肾等各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且已有循环障碍,故降压治疗不宜过快,而应缓慢降压,以在2~3个月内缓慢降至mmHg左右较为理想。提醒注意的是有部分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极易下降,故这些患者不宜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收缩期血压的降压治疗,有关专家推荐可选用钙拮抗剂,ACEI或利尿降压药。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有良好的降压效应,且副作用少,对老年患者更易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能恢复受损的肾功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卡托普利等ACEI降压疗效确切,易耐受,能改善与四肢的供血,逆转或消退左心室肥厚。
此外,也可用钙拮抗剂与ACEI联用,对肥胖不伴糖尿病、肾病及无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也可选用小剂量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等。一般认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危险性更大,与原发性高血压一样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总之,随着老年收缩压的不断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因此,收缩期高血压已引起临床高度注意。
91、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如何选择?
答: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种,肥胖型患者呈明显的胰岛抵抗和胰岛素血症,因此在治疗方面两者不同。饮食与运动疗法对于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首选能增加胰岛素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拜糖平,罗格列酮等,尽量少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否则会造成胰岛素血症,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当以上处理后血糖未达标时可加用磺脲素,用量宜偏小。当磺脲素用量较大时,血糖仍不能控制,应该考虑用胰岛素治疗。此外还可以加一些减肥药。
对肥胖型患者如经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后血糖控制不佳时,可选用磺脲类药物,如血糖仍不能控制,可以加用二甲双胍或γ-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症状严重者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还应注意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如年龄较大者(大于65岁)不宜使用半衰期长,作用强的药如优降糖,应选择格列吡嗪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肝功能异常者勿口服降糖药,应注射胰岛素,待肝功能恢复后再改用口服液,肾功能不好者可选用糖适平、诺和灵。餐后血糖增高者,可选用γ-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诺和灵治疗。
92、糖尿病预防新观念之一是提倡早期使用胰岛素,如何理解?
答:传统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方法是先饮食运动治疗,无效后用口服降糖药,再无效用胰岛素,已延续了几十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磺脲类,刺激胰岛素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忽视了长期刺激带病工作的胰细胞,使其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导致胰岛素功能的过早衰竭,并发症提前出现。那么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尽量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于是就出现早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法。它的益处是: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肝糖输出,降低清晨高血糖,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胰岛可以得到恢复,如此可以延缓病程进展。目前主张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联合疗法可以避免因胰岛素过量而引起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用量增加的怪圈。早期应用胰岛素最合适于青年发病,有酮症倾向、体格消瘦、空腹血糖高于11.1毫摩/升的病人。对老年发病,肥胖或轻型发病,可以用口服药物治疗。
93、为什么说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广泛使用他汀类药物?
答:美国内科医师会建议,Ⅱ型糖尿病应广泛使用他汀类降脂药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要认识到控制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特别是高血压与胆固醇浓度)与控制血糖浓度同样重要。糖尿病的不良预后是微血管或大血管病的并发症,前者有视网膜病和肾病,后者有冠状动脉病、外周血管和脑血管病。一些研究证实80%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大血管病,因此,学会提出以下建议:(1)所有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成人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2)所有Ⅱ型糖尿病与其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左心室肥厚和年龄大于55岁)患者应接受他汀作为大血管病的一级预防;(3)已接受他汀类的患者至少应服中等剂量,即阿伐他汀20㎎,一天一次,洛伐他汀40㎎,一天一次,普伐他汀均为40㎎,一天一次。
94、应用抗心绞痛药应注意什么?
答:抗心绞痛药常用的有硝酸甘油、亚硝酸、异酯、硝酸异山梨醇酯、心得安,其他有罂粟碱。
(1)利尿药、抗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等能增强抗心绞痛发作的降压作用,合用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低血压症状。
(2)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口腔有烧灼麻刺感,说明药物有效。每次含1片,心绞痛尚未缓解,5分钟后再用一次,连续3次,仍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3)含服硝酸甘油时会有短暂头痛,如头痛一直不缓解而较严重,应报告医生。连用几天,药效可能下降,即产生耐受性,这时暂时停药几天(改用其他药物),耐受性消失后既可使用。
(4)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应急需,但应密闭避光保存。含服时口腔无麻刺感说明药已失效,应更换新药片。
(5)长期应用抗心绞痛药后,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停药反应而致心绞痛突然发作或心肌梗死。
(6)硝酸甘油类片剂,宜进餐服用,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7)食物能延长心得安的吸收,故应于饭前1小时服用。
(8)服用硝苯吡啶后,可能使心率加快。与心得安合用,可对抗其心悸,又增强其抗心绞痛疗效。
(9)如用心绞痛药软膏或片剂,常用在胸部或前臂皮肤毛少部位,并经常更换用药部位。
95、如何判别阴道炎的性质及如何用药?
答:常见的阴道炎有单纯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4种。无论哪种阴道炎,都有一些共同症状,如阴道瘙痒,白带增多,自觉阴道内灼热或疼痛,不同的症状是白带的性状。如单纯性阴道炎白带呈黄色脓样,有鱼腥味,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稀薄泡沫状,有腥臭味,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稠厚豆渣样,老年性阴道炎脓样或血性白带。上述阴道炎均可用外用药局部治疗,如单纯性阴道炎可用双唑泰栓,念珠菌性阴道炎可用硝酸咪康唑栓,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甲硝唑栓,老年性阴道炎可用妇炎灵阴道泡腾片,均为阴道给药。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的内服药。
96、应用抗滴虫性阴道炎外用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要注意的是:(1)应用外用制剂之前,宜先用酸性溶液如1%醋酸溶液或3%硼酸溶液冲洗阴道;(2)对本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过敏者禁用;(3)妊娠三个月妇女禁用;(4)患有中枢神经疾病,血液病、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5)用药期间避免性交或使用避孕套,并于停经后重复使用1个疗程;(6)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最好通过医生检查确认后,购买非处方外用药在家中遵医嘱用药;(7)本病较顽固,应坚持按疗程用药,不可时断时续;(8)医院检查白带,如3次检查均为阴性,方可治愈。
97、泌尿系统感染用药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1)尿路感染应注意入侵细菌种类与感染史,既往抗菌治疗和尿路内器械操作等。尿路感染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两类。(2)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所致,多见于年轻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既有革兰阳性菌,亦有革兰阴性菌,多发生在排尿机制存在结构或功能障碍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如结石、狭窄,前列腺肥大,留置导尿管及截瘫等。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抗菌药的疗效较差。(3)尿路感染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非抗菌药治疗,如饮食、休息、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对复杂的尿路感染还涉及其他的手段如手术、物理疗法等。
(4)合理用药的关键是明确诊断,勿将一些由妇科病引起的“尿路刺激症”误认为尿路感染。(5)根据抗菌药的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6)尽可能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常用的是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等,必要时可用头孢曲松钠。(7)选药时应注意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宜用尿与肾内浓度高,作用持续时间长的药物。(8)如感染严重或是混合感染,或易出现耐药菌株时,可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一般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用氨基糖苷类。
98、应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时有很多需注意问题,要点如下。(1)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的作用与疗效,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更取决于其浓度。浓度高,疗效好,但不良反应也大,浓度低又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故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使用。(2)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一周总量不应超过20克(指各种制剂)持续应用时间不宜超过1周。(3)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手癣、足癣、花斑癣、单纯疱疹、疖肿、湿疹等继发细菌感染后,禁用皮质激素类药。(4)长期局部应用此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酒渣鼻样皮疹。(5)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只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只能暂时地解除症状,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基本,因而停药后仍可能旧病复发。
99、为什么不能乱用氟轻松?
答:氟轻松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为强效类,故不可滥用,否则,易造成以下危害:(1)单用氟轻松可使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毛囊炎、疖肿、脓疱疮和病毒引起的水痘以及真菌引起的癣症扩大或恶化。(2)引起面部色素沉着。(3)使皮肤老化、萎缩、变薄,出现皱纹。(4)引起高血压、水肿等全身不良反应。(5)用本品治疗牛皮癣时有可能使异常牛皮癣转化为化脓性牛皮癣,以致病情加重。
、如何合理选用口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复方制剂?
答:(1)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等可选用①复合维生素B片,成人每次1~3片,每天3次,儿童每次1~2片,每天3次;②维康福片,成人每次1片,每天1次。(2)用于儿童体内维生素补充,可选用①小施尔康咀嚼片,每次1片,每天1次;②小施尔康滴剂,适用于0~2岁的幼儿,每天1次,每次按刻度吸管取0.5~1毫升滴入口中或放入温水、牛奶、果汁中摇匀后服用。(3)用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胃肠溃疡、冻疮、坏血病、手足皲裂、手足麻木、皮肤色素沉着、牙龈出血、微血管出血等,遇此情况可选用维生素E、C复合剂,口服,成人每次1袋,每天1次。(4)用于防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可选用①21金维他,口服,成人每天2片;②施尔康、金施尔康,12岁以上每天1片;③善存片,成人每天口服1片;④善存银片,用于50岁以上成人,每天1片;玛特钠片,每天口服1片。(5)用于孕妇、哺乳妇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选用①安尔康,每天口服1~2片;②玛特钠片,每天口服1片;③21金维他,每天口服2片。(6)儿童可选用①小儿善存,4~12岁每天1片;②小儿善存液,用于0岁至2岁儿童,滴入口中或加入饮料中服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