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3日,我又一位朋友的公司倒闭了。
这是我半年来听到的第三家,但我相信绝不是最后一家。因为根据推演,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路上,世界会发生什么?对中国冲击有多大?
01.外贸
世界经济中美欧大三角,欧洲已是残废,中美博弈又合作;具体来说,用中国的中低端消费品出口美国,换取美元资本,投资国内建设;
而美国用绿纸买到廉价商品,维持国内高消费,高生活水准;这个逻辑是中美经济循环的大前提。
但年出现了问题。首先是美国方面,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宣布加息,12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是4.4%,虽然有放缓趋势但全球市场依旧缺少美元。
反应在我国身上,11月出口额下跌8.7%。
12月初,我国防疫政策转向,将在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的时间对中美经济循环造成剧烈冲击,原因如下:专家预测,疫情染疫将于年1月中旬到达峰值,此期间大范围停工停产不可不免,供应链传导至大洋对岸的美国,消费品短缺是必然。
消费品数量变少,价格就变高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将再度抬头,美联储为应对局势,大概率继续加息,市面上美元进一步减少,国内出口订单继续减少,近50万家外贸相关企业(央视数据)生存变得更艰难。
三驾马车,出口、消费与投资,出口可预见地出现瘸腿,消费与投资怎么样?
02.消费
12月15至16日,中央举行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年)》,强调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升级,加快培育新兴消费等远大展望。但从当前数据来看,中国的消费势头并不好。
我这里有三组数据:一.11月份,我国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其中餐饮同比下降8.4%;
二.11月我国住户存款新增2.25万亿,同比去年多增1.52万亿元;三.还是11月,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由1和2可知,中国百姓对市场信心不足,宁愿把钱攒着也不愿意花。
为什么?三年来的光怪陆离,有天灾也有人祸,虽远必“朱”,白衣渡江,软肋,其他不便多说,如果你经常看新闻,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再者,中国的百姓已经负债累累,真的没钱了。澎湃新闻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极高,为56.5%,其中房贷占据75.9%;
而新浪财经数据,-年,我国居民每年还本付息的规模从5万亿元攀升至14万亿元,居民的偿债比率从24.5%上升到28.2%。
这三尺钢筋搭成的房子,要老百姓用一辈子去偿还,一次性收缴三十年税款,哪有取之不尽,万世不竭的道理?
一句话概括:消费需要信心,信心价比黄金,它需要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扶持市场,不断释放积极信号。
03.投资
承接上篇,由1和3可知,国家正在超发货币,希望通过放水为经济注入活力,但钱似乎并没有流入到最需要的人的口袋,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餐饮行业相关企业共注销49万家,仅上半年注销就超过年全国。
民企没有钱,自然无法投资,那么最好的投资主体又成了国家。
任泽平不久前发布了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新基建。什么是新基建?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工业互联网这些,需要国家大量的投资。
可是,年国家真的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进行大手笔投资么?
过去十年,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而基建狂魔的背后代价,是全民房地产狂欢,央企民企一起拿地建房,再卖给一般民众,国有银行,地产商通过层层结构,将财富转至国家手中,而国家通过投资,如港珠澳大桥、高铁、再正向扶持地方经济,说白了,房地产是国家天量资金的来源,土地财政是地方最重要的财政支柱。
然而今天的楼市是什么样子?金融界数据,11月份百强房企销售规模环比降0.3%,同比下降25.5%,全国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6%,已连续5个月环比下跌,跌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
用不着再举例,你也知道,土地财政,哪怕是城投公司,左脚蹬右脚它也蹬不上天了。
再考虑到三年疫情耗干了很多地方的财政储备,投资的号召终究只能存在于纸面上。
04.作为个体
分析了很多大数据,站在个人视角说点感受。
对门住着一家大学老师,也是位辅导员,晚饭散步时我就和他聊,他告诉我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极其难看,造假、萝卜章、灵活就业...学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只有那些家里有门路的才“敢毕业”。
我问他什么叫“敢毕业”?他说大环境如此差,有些学生家里安排好出路了,拿着毕业证就能上班,这叫“敢毕业”,没门路的毕业即失业,他们就回到家乡小县城,在自习室的书山卷海里准备考研、考公,可不就是“不敢毕业”么?!
在可预见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下一波万大学毕业生又该何去何从?
做财经记者时,结识的另一个朋友在纺织行业,为了维持资金链,他已经卖了好几套房子,一边打我是个大冤种,五年前就应该把工厂卖了去炒房,这样下去迟早掏空全部家底。
我鼓励他看开点,人有峰回路转,他叹了一口气:半辈子心血都在这家工厂上,不甘心就这么倒了。听完,我一时语塞。
最后,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八字秘诀:能省则省,现金为王。杜绝一切非必要消费,主动消费降级,没人知道明天你所在的行业会发生什么;
更不要想投机取巧搞所谓的“抄底”,你的信息、眼光比不了华尔街;关于房地产,一二线不会大跌,可以考虑入手;三线以下,还未见底,能多忍一时是一时。
作者:金陵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