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病?毛囊炎中医诊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之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常见的毛囊炎包括两种:细菌性毛囊炎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细菌性毛囊炎是一种细菌感染的化脓性毛囊炎,在一些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常见。
天气太热,皮肤的抵抗力会降低,很难抵御细菌的侵袭,所以多发。全身各处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皮肤问题,裸露部分更容易得。多表现为小小的红色丘疹,顶端有白色的小脓包。
医生建议
要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要保持通风,最好经常使用风扇吹风,要保持清洁,但也不能太频繁地洗澡,尤其忌用过热的水,洗澡时也尽量不要使用沐浴露,因为这样会降低皮肤的抵抗力,若症状严重,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和外用抗细菌的药物,一般3到5天就可以痊愈;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的毛囊炎,症状和细菌引起的毛囊炎差不多,但其发病部位多集中在胸、背、面、颈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且以青壮年男性患者居多,在治疗方法上也有着本质区别。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必须进行特殊的检验才能确诊,而且治疗时间长,用药非常猛,费用也较高。一般来讲,配合角质剥落的药物,局部使用抗真菌的药,3到4周后可以治愈。另外由于用药有间隔期,而且病情有的较为严重,最长的可能要治疗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这种毛囊炎易复发,一定要保持清洁和环境卫生。
毛囊炎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皮肤病。该病患者常因热毒内盛感受湿热毒邪蕴积肌肤而发病。消渴病人及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易患本病。
毛囊炎临床特点
1、好发于有毛发及易摩擦的部位,如头、项、颈、臂及背部等处。
2、初发时毛囊口处可见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中心贯穿毛发,周围有炎性浸润,丘疹很快变成脓疱,脓疱破裂或拔去所属毛发,可见少量脓液或血排出,毛囊炎的数目可多可少,互不融合。自觉瘙痒或灼痛。
3、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发于颈部者常有“脑后乱”之说。严重者可致疤痕秃发,称秃发性毛囊炎。该病发于胡须者称之为须疮。
4、有时需与寻常性痤疮鉴别,后者多见于青春期,常分布于颜面、上胸及背部,多伴有黑豆粉刺样损害。
治疗毛囊炎
1、以解毒清热,活血软坚之中药为主。常以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物有:银花20g连翘15g川连10g皂刺10g白芷10g花粉10g地丁15g野菊10g炮山甲10g当归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内服中成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六应丸等清热解毒之剂。
3、局部可以如意金黄散、三黄膏、九华膏外涂患处。
4、对反复发作者可注射转移因子、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也可用自血疗法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预防毛囊炎
1、毛囊炎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除去诱因,避免搔抓。
2、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湿疹、瘙痒病等。
精彩推荐
悬壶医案
中医对神经衰弱的辨治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天《伤寒论》10~12
APP4.0版本即将上线!最新优化抢先看!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征文恢复啦,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欢迎投稿到栏目!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投稿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