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神经内科,是最容易收到疑难杂病和奇葩病人的科室。于我而言,科室所遇之人、之事往往不仅如此,这里也是最容易看清,疾病的本源的地方。《小竹医记》,聚焦神经内科众多病例,从病例透析事件,追溯病因,探索病例背后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白塞病—中枢系统血管炎”。
4月16日,我又见到了61岁的老周,他笑盈盈的脸上稍显焦虑,双颊翻红、带着一顶帽子,双眼结膜有轻度充血。
走路的时候,老周总是双腿分的较宽,这种宽基底的步态,一走就摇摇晃晃的,状如醉汉。
言语中,爱笑的他,看得出很乐观,但病魔还是逐渐摧残着他的身体。
原来,年的5月,退休后畅享晚年的他,不知不觉出现头晕、走路姿势奇怪,偶尔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症状逐渐严重,直至影响他的生活。老周赶紧到自己家医院就诊,挂了神经内科的号,医生认为他可能小脑出了问题。
当头颅MRI报告显示为,右侧小脑异常信号,考虑为胶质瘤的时候,老周吓坏了。这“胶质瘤”是颅内恶性肿瘤。自己才享受退休生活没几年就摊上这要命的病,这该怎么办?本着有病还是要治疗的原则,老周还是来到了上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发现老周从年轻的时候就反复发作性口腔及会阴部溃疡、结膜炎、头皮毛发覆盖区有皮肤反复泛红,这种症状很符合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白塞病。
而其他辅助检查也证实了,老周小脑的病灶不像肿瘤。头颅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报告,肿瘤症状不足,考虑为血管炎。老周松了一口气,不是肿瘤就好。
诊断为神经白塞病的他。经过一次激素冲击治疗后,头晕及行走不稳的症状逐渐消失了。但是今年的4月16日,老周的症状再发。转院来到我院住院治疗,再次应用激素及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也消失了。
治疗后的小脑病灶已经消失
我们借着老周的病历,来科普下白塞病及神经白塞病。
什么是白塞病?
白塞病又叫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变异性炎性病变,病因不明。该病的患者病情呈发作—缓解交替变化。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生殖器的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以有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可以导致静脉或者动脉血管病变,血管累及范围的程度,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以下为白塞病的诊断流程。当病人就诊时,医生可以提问如下问题。发病主要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近有没有口腔溃疡?发作频率怎么样?
有生殖器溃疡吗?有没有经常发作?
皮肤有没有长红斑、皮疹、毛囊炎等?
曾经发生过眼睛发红、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吗?
其他伴随症状还有什么?
服用什么药物进行过治疗?
有无家族史?
打针或皮损后恢复情况。
问完体征及病人情况,医生可以按下列分类标准诊断。有下来5项中的3项或3项以上可诊断为白塞病。反复口腔溃疡,至少每年3次。
反复外阴溃疡。
眼炎。前后葡萄球膜炎,视网膜炎,结膜炎等。
皮肤病变。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皮疹性脓疱疹等。
针刺试验阳性。
什么是神经白塞病?
当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白塞病。神经白塞病发生率相对较低,预后较差,男性多见,发生率约为5%~30%。可累及实质或非实质。临床症状有头痛、球麻痹、癫痫、脑膜炎、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截瘫、感觉障碍、精神异常、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白塞病,可累及实质或非实质。脑实质一般会累及脑干、间脑、大脑半球和脊髓等。非实质累及包括可出现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或血管瘤,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神经白塞病的主要形式。神经白塞病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急性发作期和预防复发期。急性期可静脉滴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随后根据发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口服6-12月。可采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口服药物包括硫唑嘌呤、骁奚、甲氨碟定等,对难治性病例或不能耐受者,可采用环磷酰胺、干扰素-α、TNF-α单克隆抗体等。写在最后
老周出院后还要口服很长一段时间糖皮质激素。他同时也选择应用环磷酰胺来预防神经白塞病的复发,这医院病房挂免疫抑制剂。虽然老周对这种顽固而容易复发的慢性病表示很无奈,但他仍很庆幸生的是一种有办法控制的疾病。因为相对于白塞病,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极差的疾病,才真的会让人绝望。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作者介绍武玉军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医院神经内科
章悦主治医师
医院神经内科
简介:章悦,男,.07出生,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年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专业方向:癫痫,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内科各类疑难杂症。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推荐阅读▼一男子饮酒后突发左下肢无力,竟然是肿瘤伴骨转移!六亲不认,胡搅蛮缠,精神异常,这位婆婆怎么了?头晕、晕厥的另类病因,沉寂的“杀手”——肺动脉血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