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运用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山东前沿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介绍(点击链接查看内容)◆第二代多功能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火热招商(点击链接查看内容)◆医用臭氧治疗仪介绍(点击链接查看内容)◆皮肤创面修复新方案—ZAMT-型医用臭氧(水)治疗仪火热招商!运用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医院麻醉科,江苏无锡)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热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内热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内热针;电针;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颈椎具有较大的伤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产生是由于患者的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所导致。患者的髓核会突出或脱出,进而导致患者的颈椎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四肢会出现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病发后,需要接受及时的治疗,现临床上有多种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运用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年5月至年5月,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年龄为28-74岁,平均(50.94±5.03)岁;男与女的比例为19:11;患者的病程为1-5年,平均(2.94±0.27)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9-75岁,平均(51.88±5.09)岁;男与女的比例为18:12;患者的病程为1-6年,平均(3.41±0.33)年。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脊髓炎、结核和骨质疏松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脑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血液疾病的患者。使用统计学软件,将2组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治疗方法为:使用电针,垂直刺入患者双侧的夹脊穴,在得气后,对患者实施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将仪器的频率设为2Hz,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设置电刺激的强度,对患者留针20min,然后快速出针,患者每天接受1-2次的治疗,且每次治疗的时间间隔要大于8h,每周接受12次的治疗。患者在接受电针治疗后,需要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体位,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内热针治疗,治疗方法为:选用直径为0.7mm的针体,针柄为1mm,长度为4-8cm,对内热针进行消毒,然后对患者实施内热针治疗;选取患者肌肉附着点的分布密集处进行针刺:颈椎横突的肌肉附着处(前斜角肌、肩胛提肌、后斜角肌)、颈椎棘突的肌肉附着处(上后锯肌、斜方肌、项半棘肌、头夹肌、棘间肌)、颈椎后关节的肌肉附着处(椎旋肌和多裂肌);在进针时,选择与皮肤倾斜15°的方向进行进针,进针深度达4-8cm,然后将针与内热针治疗仪进行连接,并将针体的温度设为40℃-50℃,每次治疗约2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临床症状评分评定标准:使用日本骨科协会颈椎病症状和功能量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轻。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提升75%以上;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为50%-74%之间;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提升小于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和日常活动受限等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臭氧(O3)是一种具有杀菌能力的气体大约比氯高六到七倍。臭氧的杀菌力来自氧原子(O)。22O3分解成氧(O2)和氧原子(O)时产生氧原子。臭氧通过氧化它们的脂蛋白和脂质成分而附着在细菌细胞膜上。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化学键呈现出新的形状,使其与细菌的原始形状不相容。21一些研究表明在疤痕上使用含水状态的臭氧实际上有助于伤口愈合过程,因为它有抗菌作用。22,讨论3讨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下,会对颈椎造成较大的损伤,使患者出现颈椎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颈椎病,此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神经根受到反复的压迫和刺激所导致,同时炎性因子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病发后,颈椎会出现较大的疼痛感,且患者的神经分布区域会出现皮肤异常的现象,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肌容量会下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时,要以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为主,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现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有牵引、物理疗法和针灸,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内热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内热针治疗,可以对患者的局部血管进行刺激,使血管得到扩张,以促进患者的血流,同时能够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促进机体的修复。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和日常活动受限等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内热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备注:在内热针治疗过程中,经大量临床文献研究证明,建议安全有效的治疗温度为42-43℃,治疗时间为20分钟。

本文文献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术交流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展示

第二代多功能内热式针灸治疗仪

ZAMT-型

ZAMT-型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由主机及附件组成,附件包括:内热式针灸针和2线制温度测控线束。内热针体内置有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丝,针体与控制线束可分离。

采用前沿发明的2线制温度测控(专利号:ZL11391382.X),40路内热针的温度值均可独立设置、测量、控制、显示。在设定的安全治疗阈值范围内对治疗靶点温度值进行精确控制,40路内热针均具备中医针灸“提针”手法的模拟功能。

具备布针点敏感神经巡检功能,以规避可能对敏感神经造成的热损伤,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40路单针温度设置40路单针温度控制40路单针温度显示温度测量更精准中医针灸手法模拟功能温度监控画面单针温度设置画面ZAMT-型

ZAMT-型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由主机及附件组成,附件包括:内热式针灸针和2线制温度测控线束。内热针体内置有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丝,针体与控制线束可分离。

  采用2线制温度测控专利技术,40路内热针的温度值均可独立测量、控制、显示,每8路为一设置温区。在设定的安全治疗阈值范围内对治疗靶点温度值进行精确控制。治疗仪采用循环温度显示方式显示每支内热针的实时温度。中医针灸“提针”手法的模拟功能可选。ZAMT-型

ZAMT-型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由主机及附件组成,附件包括:内热式针灸针和2线制温度测控线束。内热针体内置有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丝,针体与控制线束可分离。

  采用2线制温度测控专利技术,24路内热针的温度值均可独立测量、控制、显示。在设定的安全治疗阈值范围内对治疗靶点温度值进行精确控制。治疗仪采用循环温度显示方式显示每支内热针的实时温度。产品应用场景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gjm.com/zcmbyf/12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