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糖尿病病人注重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平时洗脸注意水温不宜高,毛巾宜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洗澡时间不宜长。尤其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比如洗浴中心的搓背就不适合糖尿病病人。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才是糖尿病之所以为人们谈“糖”色变的原因。糖尿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遗传因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脂肪、蛋白质、糖、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糖人容易惹上五种皮肤病
糖尿病并发症往往可通过皮肤病变反映出来的约占30%~80%,20多种。如能及时察觉这些扑朔迷离的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很有帮助的。据临床研究统计,正常人患糖尿病后,有50%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的皮肤病变。以下皮肤病表现在糖友身上比较常见
1、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例如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
2、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3、感觉异常
有1/10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
4、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5、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围的皮肤硬。
6、糖尿病性皮疹
这种皮肤改变,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护理糖人的皮肤要点:整洁
糖尿病病人注重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平时洗脸注意水温不宜高,毛巾宜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洗澡时间不宜长。尤其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比如洗浴中心的搓背就不适合糖尿病病人。
另外,保持病室干净,整洁,温度18℃-22℃湿度50%-60%合理的温湿度可以缓解干燥综合症患者引起的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干燥,糖尿病病人应当注意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不要光脚穿鞋,鞋子应宽松柔软,购鞋应选择在下午脚最大时。穿合适的长袜,不要穿缝补过的袜子和用带子系袜,不要穿趾间有间隔的凉鞋或草鞋;避免穿高跟鞋和长时间穿新鞋,适宜穿旅游鞋、布鞋或软皮皮鞋,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避免用碱性肥皂,皮肤干燥处用维生素E涂查皮肤。
最后,糖尿病病人通过合理的积极的治疗,应当享有和正常人同样的生活质量。女性病人也同样可以化妆。但糖尿病病人皮肤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选用化妆品要慎重。不宜频繁化妆,晚上要及时卸妆,卸妆时一方面要选用具有深度清洁作用的洗面用品,另一方面在彻底清洁面部后,要及时应用保湿作用强的护肤品,以避免皮肤干燥受损的情况出现。如局部出现疖、毛囊炎,可涂安尔碘消毒剂、红霉素软膏等,医院就诊。
SUDUSCAN2电生理分析系统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随访。小纤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检测新技术。
原理:利用反向离子电渗和计时电流法,测试皮肤电反应,即测量汗腺在电化学激活作用下释放氯离子的能力,从而检测泌汗神经功能。通过导电性来评估周围神经病变。
如何检测:SUDOSCAN2施加直流低电压于手足,收集产生的电流信号,记录由此产生的手足电化学皮肤传导率(ESC)。泌汗神经功能下降,则ESC下降。
优势:快速简单、可重复性好、无创无痛、临床应用价值高、客观定量、有临床证据支持。
EMS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对急慢性皮肤损伤非常有效,例如动脉型溃疡、静脉型溃疡、糖尿病足、创伤或烧伤的破溃等。临床实验表明放射状冲击波可以加速软组织创面的愈合(与其他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其核心的技术是促进组织的再生。
使用放射状冲击波治疗可以使伤口重要生长因子释放及内在血管再生。动物实验证实在冲击波刺激的局部血管生长相关因子释放的早期表达,包括内皮氮氧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生细胞核抗原。最终的结果是新的血管再生,改善血液供应,进一步细胞的增殖,加速了组织的愈合和康复。
本文来源:个人图书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