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几乎所有的诗人都赞美过梅花。我们谈到梅花,可以如数家珍地想到很多经典的诗词。但是在恒河沙数的作品中,不得不提一位作者,虽然非常的不起眼,他的一首咏梅词却流传千古,别具一格。
昭君怨·梅花
宋代: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郑域,字中卿,宋孝宗淳熙年间的进士。郑域非常善于写词,词评家杨慎曾夸奖这首咏梅词兴比甚佳。通观全篇,词人抓住了腊梅的特点,只稍加点染,却重在传神写意,确实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
上片咏梅,表达对梅花的怜惜之情。一天,词人在家读书觉得有些疲倦,便丢开书卷,走出户外散步。刚下完一场大雪,天寒地冻,到处都是积雪未融。雪后初晴,阳光暖洋洋的,词人踱着步、搓着手,内心也慢慢地有点暖意。
雪是洁白世界的天使,是冬的精灵,她用轻歌曼舞的姿态,柔软着严冬的世界。词人一边赏雪,一边又向前走了很远,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这里不仅有竹子,还有梅花,松树等,其他的植物早已凋零,只有这岁寒三友傲然挺立。
词人远远地就看见几株梅树,梅枝疏密有致,远近交错,浓淡相宜。枝梢上茂盛的花朵,让清冷的季节有了鲜活的灵动感。花瓣晶莹剔透,又洁白如玉,无风的时候如同凝结了的碎冰冻在枝头。词人赞叹之余,不禁在想,寒冷中的梅花将美好留给了人间,又将以什么姿态轮回自己的未来。
词人凝神细看,梅花的暗香在空气中悠然地散发,轻柔的像片羽毛,却不任意飞驰;浪漫又怡人,却并不羞涩。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感叹之余,词人不由得又开始称赞起来。梅是冬的灵魂,素雅的清香,芬芳着冬的心房;不屈的性格,傲然屹立在天地之间。无论是把梅花栽在“竹篱茅舍”,还是把它种在“玉堂琼榭”,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也暗示了作者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更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全文不着一个“梅”字,却笔笔都在写梅,同时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的情怀,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佳作。
再认真地审视最后的结句,“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每个人都会有顺境和逆境,人生总有高峰和低谷,但无论身处何境,都应该学习梅花的这种不挑剔、不抱怨的精神。只要有阳光、空气和水,她就在此扎根,并热情地拥抱生活,同时又给周围带来芬芳和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