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忍受湿疹的痛苦?
遇见《湿疹堂》,从此告别湿疹。
术有所专,湿疹堂专攻皮炎湿疹、毛囊炎、粉刺痤疮、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汗疱疹、妇科炎症及性病等过敏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皮友一对一指导请加4
排石汤,所排的石当然是结石,这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物质。常见的有肾结石、膀胱结、胆道结石。
胆道结石,中医属“胁痛”、“黄疸”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通常由肝气不畅,疏泄不利,引起血流瘀堵,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而起。
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胃肾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肝没有把气机运转起来,脾气的运化也就没有动力,以致水谷之浊气浊液阻在中焦,渐渐化生湿热。
肝肾同源,肝气不利也可影响到肾,导致肝肾阴虚等等。
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五千年的中医医学,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医家。胆结石,只要辩证分清楚类型,好方剂还是很多的,下面这些就是中医名家使用的方剂,就看你是不是能分辨清楚症状类型,功夫还是在“辩证”。
假如你不会中医辩证怎么办呢?
其实有个简单方法,去医院诊治时,只要问一问主治中医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自己的证候,判断该用下面哪一种方药。
1、胆道排石汤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专家。当代闻名天下的国医大师,在岁医院院长强调中医要辨证施治。
邓铁涛老教授的胆道排石汤,针对的症状是肝胆湿热郁结,积久成石。湿热上行,可引起眼睛发黄。湿热横逆,可影响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胃火上行,还会导致口苦咽干等。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宜: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药物组成:
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重点介绍一下这个方子。
方子围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进行。
疏肝利胆要员:柴胡,白芍
肝胆相照。柴胡是有名的疏肝利胆药,疏肝的同时能提升人体之阳。由于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头痛身重等。柴胡之升阳,能使浊气随降,从而达到和胃解表之功。浊气降了,气机也得调畅,血液也得活泛,引起结石的淤滞也得消散。故以其为首领,疏肝利胆和脾。
白芍以其养血让肝吃饱喝好,变的温柔。并以其寒,解掉肝的爆脾气,降肝火,通顺血脉,止肝胁痛。
由于白芍缓急止痛、柔肝利胆,可辅助柴胡清胆疏肝、调理气机。二味可将治疗肝胆疾病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益脾要员:太子参,白芍
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止咽干。脾虚体倦,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用它效果非常佳。是益脾的妙手。
白芍不仅是养肝的好手,还是泻脾热的能手哦。可理中气,治脾虚中满,腹胀,胁下痛等。
二味共助柴胡将疏肝利胆和脾再拉上一个台阶。
金钱草,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和豆科植物金钱草都具有利尿、排石作用,但通过对比古代典籍描述发现,古载金钱草为过路黄。故现在药典规定中药金钱草指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排石要员:金钱草,郁金草
金钱草是有名的排石药,以过路黄为金钱草之正品。甘凉微苦,将肝胆、肾、膀胱经统统拿下,在这些场所干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祛风等有益人民的事。它一上阵,无论是胆结石,还是肾结石,膀胱结石,都瑟瑟发抖,多抖两下就碎了,并且还被金钱草从水道推出去了。
郁金草,通常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其性味辛能行气活血,苦能破坚化淤,寒能清热,活跃于肝心肺经,是疏肝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活血止痛的能手。湿热上行引起眼目发黄也可因其得解。
金钱草与郁金草相遇,共同冲锋陷阵,清肝胆湿热郁结,打排石这场紧要的战斗。
排石援军:蒲黄,五灵脂
蒲黄和五灵脂,药简力专,是消肝经血瘀,止疼痛的良配。
一颗结石长在胆道,血液还能好好走它的路吗?
五灵脂是活血化瘀,除淤血内阻的能手,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最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
蒲黄性情虽甘补平和,但在肝与心包经的止血化瘀,止疼痛能力却不可小觑,久服能轻身益气力,延年。
二味相配,能让人因病痛得除而开心得笑起来,故合开了家叫失笑散的公司,具祛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可使瘀血得去,胆道通畅,于是诸症自解。
最后一味甘草,不仅益气健脾,还调和众药,助它们共同达到利胆排石,益脾止痛之功。
2、姜氏利胆排石汤
姜春华(~)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药物组成:
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疏肝利胆汤
李培生(~)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一代宗师,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宜: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药物组成:
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舒肝解毒汤
谭景祺(~)
辽东盖平人,吉林省名老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宜: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药物成:
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三黄排石汤加减
李世忠(~)
陕北榆林人,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是李世忠李氏医家五代传人。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药物组成:
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胆结石方
叶朗清(~)
上海市老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医术精湛,傍参诸家,行医60余年。
辩证:肝胆湿热蕴阻,热郁化火伤阴。
治宜:清热化湿,治疗胆道结石。
药物组成:
生地20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10克,乌梅6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柴胡12克,茵陈6克,金钱草15克,炙升麻10克。
水煎服。
案例:女,66岁,7年来心窝部经过阵发性疼痛,伴低热,黄疸。拟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西医治疗好转后,服上方4剂,排出大小结石20多颗,守方加减服1个月,共排出结石84颗,症状消失而痊愈。
7、柴胆牡蛎汤加味
简裕光(略)
“柴胡、胆草、牡蛎”,这三药组方是简老治疗口苦或者慢性胆囊炎的专方,效果非常好,有时加上葛根、生甘草。这里用在胆石病也很有效。
辩证:中阳不运,寒湿内阻,气机不畅者,
药物组成:
柴胡15克,牡蛎30克,胆草12克,桂枝12克,干姜8克,瓜蒌20克,吴萸7克,台乌药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及疗效;用于胆结石症,中阳不运,寒湿内阻,气机不畅者。
案例:女,29岁,2年前曾因结石嵌顿,行手术取石遂愈,近来旧病复发,腹痛,呕吐,上方加减连进4剂,诸症大减,排出-2x3厘米结石,再服5剂,至今未发。
8、利胆排石汤
卢杰夫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组成:
柴胡、广郁金、枳壳、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木香(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克,川楝子、鸡内金、赤芍各12克,海金沙30克(或金钱草30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天分两次服用,一次~毫升。
这是一个属于临床相当通用、常用的方剂。
其实也算不上是谁的方剂,名字通用,选择药物通用,使用剂量常规。正是因为很通用、典型,相关的研究和病案非常多,疗效明确。
其余参考方剂:
9、舒肝利胆汤
谢新建
辨证: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药物组成:
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0、清胆化石汤
翁恭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药物组成:
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1、胆道排石汤
肖银昌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宜: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药物组成:
黄连6克,黄柏6克,黄芩6克,茵陈12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克,大黄5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2、胆石通消糖浆
冷和平
辨证:气郁湿阻。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药物组成:
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煮沸20分钟,过滤。
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
肛门专用,立刻止痒!
肛门止痒膏、止痒散、止痒汤
皮友一对一指导请加4
《消痤散、消痤汤、消痤膏》
纯中草药,不含任何化学化工及激素成分,涂一涂、洗一洗,只需三五天,快速消除粉刺痘痘,不留印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