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611/9052601.html
白塞病(Behcet‘s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该病最早由土耳其皮肤学家HulusiBehcet率先报道,故以其名字命名,又称为贝赫切特病。其本质上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小编带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Part1
发病因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
白塞氏报告在患者口腔病灶的浓液渗出物中含有病毒包涵体,将其接种正常人口腔粘膜,能诱发类似病变,并在患者血中找到一些病毒中和抗体。
2.细菌:
链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对于本病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前者的证据是,拔牙后链球菌感染以及用该菌提取之抗原对确诊的本病患者进行皮肤试验后,病情加重。与结核杆菌有关的证据是,白塞病患者中相当数量过去有结核病史,或现有结核病灶,有些患者行PPD皮试呈强阳性结果,有些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白塞病得到缓解。
二、遗传因素
有证据表明,HLA-B5及其相关的B51亚型为本病的易感基因。例如,沙特阿拉伯患者HLA-B5(51)57%阳性,而正常人群只有26%。日本的患者中HLA-B5(51)57%阳性,而正常人频率仅为12%。
三、环境因素
日本是白塞病高发区,年以后本病患者明显增多,考虑环境污染是原因之一。因患者血中有机农药较对照组高,其中BHC及滴滴涕尤为明显。血清中铜离子为主的微量元素也较高,与疾病的发作呈正相关。
Part2
好发人群
白塞病好发于16~40岁的青壮年,中国患病率为14/10万,而欧美国家则很少。该病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男性发病少,但发病重;女性发病多,但发病轻。其中男性患者中眼葡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者较多。根据不同内脏系统的损害分为三类:(1)血管型,有大、中动脉或静脉受累者;(2)神经型,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者;(3)胃肠型,指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Part3
临床症状
1.口腔溃疡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疼痛,溃疡面较深、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可以同时在多个部位出现多个溃疡(俗称“口疮”),包括舌、口唇、上颚、咽部等。多数溃疡可自行好转,但常反复发作,严重者疼痛剧烈,影响进食。
2.生殖器溃疡
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这些部位的溃疡可较大,可以是单发的。
3.眼部病变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睛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可以一只或两只眼睛受累。
4.皮肤表现
还有些患者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样皮疹,或类似于“疖子”的表现,可自行好转,但易反复发作。另外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发绀、肿胀和疼痛,可以触摸到“疙瘩”,还有的患者下肢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大小不一,可以从黄豆到铜钱大小,按压时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结节红斑”。
5.关节病变
不少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可以单个或多个关节,下肢关节多见,可以伴胳膊和腿疼,严重者出现关节积液、滑膜炎。
6.消化道病变
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反酸、烧心、腹痛、腹泻、大便中有脓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块,体重下降、消瘦,没有食欲,这些症状可都伴随出现或只出现其中一个,做过胃镜或肠镜的患者会被告知有“溃疡”。
7.血管病变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严重者还可以并发肺栓塞,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胸口疼痛甚至晕厥。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动脉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动脉瘤破裂后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8.神经系统病变
有的患者可有手脚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手脚感觉麻木、疼痛或无力,还可出现一侧的手脚瘫痪,严重的可出现抽搐、翻白眼等类似“抽羊角风”的表现。
9.全身症状
不少患者伴乏力、纳差、低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Part4
诊断标准
白塞病诊断多采用国际贝赫切特综合征研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①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②反复外阴溃疡。
③眼病变: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出现或由眼科医师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
④皮肤病变:结节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性脓疱;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
⑤针刺试验阳性。
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他4项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Part5
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治疗白塞病的主要药物为小分子化合物,治疗手段分为抗炎、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将白塞病归属于狐惑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白塞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大多数患者可收获良好的疗效。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风湿病科介绍
医院风湿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在地。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病。科室设有风湿病门诊和痛风门诊,治疗设备先进,拥有磁疗仪、电子脉冲治疗仪、中频、低频脉冲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全自动蜡疗机、骨伤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臭氧治疗仪等20余台治疗设备,治疗手段丰富,疗效突出。
诊治范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白塞氏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各类血管炎、不明原因的发热、颈肩腰腿疼痛疾病等余种风湿疾病。
治疗特色:辨证运用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推拿、牵引、膏药、热敷、督灸、艾灸、熏蒸(全身熏、四肢熏)、中药足浴、穴位贴敷、中药塌渍包、中药硬膏热贴敷、耳穴压豆、拔罐治疗、刮痧疗法、刺络放血、电子脉冲治疗、中频、低频脉冲治疗、超短波、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干扰波、偏振光、蜡疗、骨伤治疗(磁疗、电疗)、红外线治疗、穴位注射、小针刀、骶管注射、臭氧治疗、埋针疗法、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滑膜切除术等特色治疗。
慢病管理:成立慢病管理小组,派专人负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合理、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专人随访,定期组织病友会讲座,普及科普知识,现已初具规模,有相当多的慢病患者逐渐增强了复诊意识,定期复查,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优势病种:
1.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基于“虚、邪、瘀”理论指导,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为原则,着眼于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另总结出科室特色疗法—类风湿的三联序贯疗法。即以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为基础,通过电致孔透皮给药、局部肌肉注射、口服三种给药途径。科室引进电子脉冲治疗仪,将药物透皮吸收,引起经络效应而产生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腧穴理论与药物治疗原理发展为局部注射疗法,从而达到系统、全面、有效治疗类风湿的目的。
2.强直性脊柱炎:秉承“强筋健骨、益肾壮督”的原则,传承国医大师朱良春、王为兰的宝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形成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强脊炎采用分期辩证治疗,抓住早期治疗,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期症状。立法用药方面,早期以清热解毒除湿方为原则,中期应用养阴清热汤,后期应用温阳解毒、佐以蠲痹之温阳解毒汤,晚期采用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强筋健骨之益肾通督汤,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痛风:专门成立痛风门诊,采取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方法治疗痛风,形成一套完整的痛风患者健康康复管理方案。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痛风饮食指导宣传手册和科学的健康锻炼方法,研制了降尿酸茶。我科秉承“泄浊化瘀之法”,同时注重调益脾肾治其本,且以“治未病”原则进行干预性治疗。急性期,内服清热祛湿化浊通络痛风1号方,外敷院内制剂栀黄止痛散,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慢性期以健脾疏肝活血通络之痛风2号方加减治疗,间歇期以补益脾肾为主的痛风3号方加减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对于痛风各个时期均能有效控制。
4.膝关节骨关节炎:在常规保护关节软骨、消炎止痛的基础上,开创科室特色疗法—药物滑膜切除术。即通过关节腔穿刺,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配合臭氧消炎、玻璃酸钠润滑关节,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此疗法简便安全,在临床应用中深受患者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支优质、奉献、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我们不断努力,一直在推出新技术、新项目,完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面向患者,辛勤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科训:传承融汇治风湿厚德博学疗痹病
科室目标:钻岐黄之术,解众生之苦
行医之道:厚德载物施仁术,大医精诚济苍生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