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是指由细菌感染及细菌毒素侵袭导致的皮肤病变。该病以头、面、颈、手等暴露部位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红、肿、热、痛、脓。
传染性: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病因
细菌性皮肤病可由细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病变,如毛囊炎、疖、脓疱疮及部分结核疹等;也可间接致病,如猩红热、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及大多数结核疹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变态反应(对细菌产物过敏)或中毒反应(细菌毒素导致的损害)。
临床表现
细菌性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皮肤,其中以头、面、颈、手等暴露部位多见,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红、肿、热、痛、脓。临床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菌种分类
可分为球菌性和杆菌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常见有脓疱疮、毛囊炎、疖、猩红热、脑膜炎球菌疹、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发生在原有皮肤病变的基础上,主要有皮肤结核、麻风,其他如伤寒、副伤寒、类丹毒、炭疽、鼠疫等。
2.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细菌性皮肤病,尤其是球菌性皮肤病为急性发作,病程短;只有少数为慢性病程,如皮肤结核、麻风等。
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隔离患者,防止接触传染。
3.已污染的衣服用具,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