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以三改赋能苏南模式转型

改革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源动力。上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常州地区的发展奇迹,一度引领了“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40多年来,“苏南模式”创造了较为辉煌的成绩,但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

开发区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常州经开区持续深化

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工改”)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改”)

企业股改上市(“股改”)

三项改革工作

全力打造

新时代“苏南模式”3.0升级版

01

以“工改”为牵引

拓展发展空间

在常州经开区,以往“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镇村工业园,曾是“苏南模式”的“代表作”。随着时间推移,镇村工业园区产业层次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环保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逐渐暴露;另一方面,优质企业想扩张却“无地可用”、优质项目因缺乏用地指标无法落户。

曾经的名片,成了如今的堵点。“破”“立”重塑,势在必行!

布局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工改”),常州经开区正加速腾退低效用地,建设一批容积率高、环境影响小、投入产出好的全新工业园区。

去年起,常州经开区启动实施园区更新攻坚行动,力争到年,实现园区更新2万亩以上,将50余个村镇工业园区升级为23个特色品牌园区。

这场“焕新”行动,已按下了“快进键”——

拆除原有的破旧厂房后,广电路与今创路交界处的多亩土地恢复成了一张“白纸”,在此,瞄准高新、高端产业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将描绘崭新的未来。

当下,总投资20亿元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正加紧建设,一栋栋高标准产业园区载体、生产企业总部拔地而起,一期项目预计明年竣工。

招商与建设齐头并进。该地块原有的12家企业,年亩均税收仅2.68万元。而宋剑湖创新智慧港的招引“目标”,是亩均税收达40万元以上规模的优质企业。几个月来,捷报频传,18家优质企业先后签约入驻。

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

破旧赋新!一批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在常州经开区多点开花、拔节生长:

横林镇绿色家居产业园一期即将开工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标准厂房已进入施工阶段;电子科技产业园一期已净地,即将开工;

东方环保科技产业园绿岛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年底投运;

横山桥镇八方工业园一期招商中心主体已封顶;

丁堰街道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已交付,二期正在筹备中……

02

以“村改”为动力

赋能乡村振兴

这是我家的别墅!三层楼,平方米,自带小花园和停车位!出门走两步,就是小区里的公园。再过几个月,西边的非遗展示馆、餐饮购物一条街,都要开业了,生活在这,真是又美又舒适又方便!

在横山桥镇芙蓉湖畔雅苑小区,居民刘锋已然是位资深“导游”,自今年6月拿到新房钥匙后,慕名而来的亲戚、朋友、老邻居,络绎不绝。

刘锋乐呵地说:“他们看了都说羡慕!我现在正加紧装修,好几个住在市区的同学,已经预约,明年五一来我家别墅度假呢!”

芙蓉宅改北集聚区总用地面积.44亩,将建设套中式风格房屋,主要用于沿江高铁新建所涉及的芙蓉各村宅基地改革。今年6月交付的芙蓉湖畔雅苑一期项目,共套,由包括刘锋在内的,来自梁家桥村、东柳塘村等6个行政村的户村民入住。

常州发布,赞

这只是常州经开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改”)的一个缩影。一场更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变革”,早已拉开帷幕——

横林镇双蓉村集聚区,实行先建后拆模式,一期工程72套洋房和60套公寓房全面竣工且分房完毕,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

借助工业园区更新带动横山桥镇蓉湖村宅改自建,在打造全新园区的同时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农居品质,实现“工改”“村改”有机互动。

横山桥镇周刘家村农房翻建工程也已启动,计划改造农房户,在原址进行翻建、适度集中,保留原有村庄肌理和味道,预计年底完工,明年上半年分房。

不断优化村庄布局、整合土地资源、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常州经开区以农房改造工程为契机,对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全方位提档升级,推动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特色田园等建设,打造功能分区更明晰、城乡环境更优美、百姓生活更富裕的“城乡融合典范”。

03

以“股改”为支点

推动产业升级

11月7日,常州市恒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至此,在面积仅平方公里的常州经开区,已有1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和2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的常州经开区,工业起步较早、基础强劲,但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很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而资本市场能助力传统企业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常州经开区大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股改),不断培育壮大股改上市企业梯队,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产业发展持久增长的动能。

今年3月,哈焊华通、祥明智能接连上市,常州经开区“一周双响”!

哈焊华通从配套新华昌焊材起步,利润一度“压缩得像纸片”,年,企业迈出上市第一步,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汇集了央企的先进技术和民企的灵活机制后,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产能放大了一倍多,盈利能力和品牌带动显著增强。

祥明智能从年完成股改后,先后三次闯关创业板,终于如愿以偿。企业董事长张敏坦言,冲刺上市的过程,也是倒逼企业更新思路、优化治理、提高能级的历程。

为获得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一批经开区企业在各自的产业赛道上全力奔跑:鼎智科技在全球线性执行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一路进军国际市场;欣盛半导体打破中国芯片超微电路载带技术长期国外垄断局面,拥有自主研发精密涂布等4项融合核心技术……

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铺路搭桥”,常州经开区近年来先后三次修订完善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政策,已累计为家企业拨付股改上市奖励资金3.35亿元。为帮企业家“充电”“加油”,常州经开区成立商会资本市场委员会,举办宋剑湖论坛5届、财金峰会2期、经开创投汇17期、商学院总裁班6期、北交所上市专题培训班……目前,常州经开区股改企业累计达家,上市后备企业达50家。

依托于股改上市企业裂变发展所形成的支撑力、示范力、带动力,常州经开区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集群化、特色化的健康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先进交通装备、功能新材料、智能电机、绿色家居四大特色产业。

常州经开区发力“三改”高质量园区、农民集聚区、上市公司加速涌现依靠改革驱动发展、增创优势赋能“苏南模式”转型升级

记者:储佳依徐姗

编辑:储佳依

审核:潘建炜魏溪莹钱韬张盈盈

监制:黄江马凌云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发布

(bu

戳这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gjm.com/zcmbzl/14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