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婴儿护理误区害苦了多少宝宝

天气越来越冷,宝妈宝爸对宝宝的护理更加小心呵护疼爱,宝宝在婴儿时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还没发育完全,器官跟皮肤都十分脆弱,所以宝宝的护理可马虎不得。

宝妈们一定要注意!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护理小动作,背后往往隐藏着大危机!

1

长时间抱宝宝

一些家长特别喜欢抱着宝宝,认为宝宝好不容易出生,应该好好呵护疼爱,而且抱在怀里更容易跟宝宝交流,可以跟宝宝培养感情。因此乐此不疲的长时间的抱着宝宝,舍不得放下。

实际上抱着宝宝是没错的,抱着宝宝外出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宝宝是好事,能促进宝宝的健康发育。但是长时间的抱着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骨骼正在发育中的宝宝,骨骼生长较快,长期抱在怀中,不仅不利于骨骼的发育,而且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还有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而且会造成宝宝对睡觉环境有依赖性,不利于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哦。婴儿时期的宝宝胃发育的不完全,如果长时间的抱着宝宝,宝宝会容易吐奶哦!

2

不让宝宝吮吸手指

有的宝妈宝爸可能会认为宝宝吮吸手指很不卫生,有时甚至把小手吮破,应该及时纠正。

事实上这时的宝宝的心理发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阶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吃活动是宝宝在婴儿期获得满足的最佳和最主要的途径。两到三个月的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以致产生暴躁、消沉的负面情绪,影响宝宝发展。

其实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的时候,吃手会镇静宝宝的情绪。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所以宝宝这么做是有益于宝宝的大脑发育的哦。(但是宝宝如果过度吮吸手指,可能会引起皮疹,应及时制止)

如何正确引导“爱吃手”的小宝宝

3-6个月的宝宝,宝妈应该主动引导鼓励宝宝去触摸、够取色彩鲜艳的小玩具让宝宝有更大的兴趣去触摸、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一切。

如果一岁以后宝宝还是对吃手指情有独钟的话,父母就要重视起来从自身找下原因了。可能是对宝宝的限制过多,要求有些严格导致宝宝有点不开心了。据相关调查发现,缺少父母关爱和心灵上慰藉的宝宝容易养成“吃手”的习惯,因为吃手能是宝宝感到安慰,能释放不开心的情绪。

对宝宝吃手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宽容,不可强行干涉,见到较大的宝宝“吃手”也不要反复念叨“怎么又吃手了”。这样不仅不能奏效,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甚至影响宝宝未来情绪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萌小编之前有写过一篇关于宝宝啃手指的文章,想了解更多的宝妈点击蓝字就可以找到啦↓↓↓

宝宝一直吃手怎么办?妈妈蓝瘦香菇!

3

“捆绑”宝宝

到了冬天,一些家长可能会为了不让宝宝冻着,把宝宝包裹的很严实,小手小脚的都“捆绑起来”。还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要捆绑蜡烛包,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宝宝“O”型腿等。

事实上因为婴儿时期的宝宝每天都在成长,特别是新生儿生长的速度是特别快的,把宝宝“捆绑”起来,会影响宝宝四肢的血液循环的,,如果绑的时间长了还会对宝宝的肢体造成很严重的损伤。还有宝宝的四肢被束缚住,不能自如活动,对宝宝的手脚发育跟大脑发育都不利。

关于宝宝“O”型腿,这样的观念是不科学的,“O”型腿不是捆绑可以预防的,而是应从补钙、加强营养入手。

宝宝冬天保暖穿着

关于宝宝冬天应该怎么穿衣萌小编之前的文章里都有写啦。链接在此,宝妈们点击蓝字查看↓↓↓

天凉了如何给宝宝加衣服?这里有份穿衣指南(够详细)

4

太早学走路

一些育儿心切的宝妈宝爸们,看到别家的小宝宝会走路了,也早早的就让自己家的8个月的小宝宝学走路。但是走路这事急不得啊。

因为宝宝在婴儿时期骨骼中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宝宝过早学走路,骨骼还没发育好,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会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容易形成驼背、“x型腿”和“0”型腿,影响形体的美观,还易形成扁平足。(不过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要根据宝宝的骨骼发育情况看哦)

什么时候让宝宝学走路

科学证明,宝宝一岁以后学习走路才是最佳时机。但是走路前几个阶段也不能忽视哦!

宝宝10-11月的时候,是宝宝准备学习走路的初级阶段,可以准备学走路了。宝妈宝爸要让宝宝学会很稳地扶站,甚至可以扶着东西单独站一会儿。

12个月的时候,要让宝宝学会蹲了,宝妈宝爸们应多对宝宝进行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

12个月以后,开始教宝宝扶着东西行走,让宝宝慢慢学会放开扶手也能独立走出两至三步。

13个月左右的时候,这时宝宝走路已经不会影响到骨骼的发育了,宝妈宝妈可以放心让宝宝慢慢学习独自走路了。

关于宝宝“x型腿”和“0”型腿的文章在此,点击蓝字查看↓↓↓

踮脚走?外八字?O型腿?学步期烦恼全解答

5

摇晃宝宝

哭闹是小宝宝的表达情绪的一种途径,当遇到宝宝这种情况,可能大多数的宝妈宝爸会抱起哭闹的宝宝,轻轻的摇晃宝宝,边晃边哄,但其实,轻轻的摇晃宝宝是好的,还可以促进宝宝脑部神经的发育,但是如果你听到婴儿的啼哭时,一时没控制好力度,大力的的摇晃,摇晃过于剧烈,宝宝的脑部跟颈部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据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大脑的重量占自身体重的27%左右,成年之后,大脑的平均重量大约1.5公斤,仅占自身体重的2.5%。加之婴儿头颈部肌肉娇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难以承受较大幅度摇晃和震动。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就容易使婴儿的脑髓与较硬的脑壳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如大脑毛细血管撕裂、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脑震荡等。

正确安抚宝宝

宝宝哭泣的时候可以抱起来,轻轻的摇晃,切记不能摇晃剧烈。

他们这么脆弱,一定要“轻拿轻放”,更不要把宝宝抛向空中或抓住宝宝双手或双脚使之摇荡。

关于“宝宝安抚”的文章在此,点击蓝字查看↓↓↓

宝宝半夜哭闹不止?有了这招,还你整觉!

宝宝哭闹瞬间安抚!亲测有效的5S安抚大法(附详细图解)

6

过早让宝宝直坐

有的宝妈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看到宝宝能很好地把头竖立了,便开始对宝宝让宝宝练习坐了,给宝宝的后背和两侧垫上东西让宝宝坐着玩。

但是对于宝宝而言,作为人体中轴的脊柱很柔软,不像成人有的四个弯曲,宝宝的脊柱几乎是直的。骨骼很容易变形,肌肉也软弱无力,支持能力不足,宝宝过早直坐且坐的时间过长,就会使其负担加重,引起脊柱变形,发生驼背或脊柱侧弯,影响体形及活动功能,以致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什么时候可以直坐

一般来说,宝宝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常的宝宝,出生后第四个月,在大人的帮助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5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6个月时能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能独立地坐一会儿。

宝妈宝爸不要心急,宝宝要一步一步成长,急不得的。

7

满月剃光头

到了宝宝满月的时候,宝妈的身边肯定会有声音说:”去给宝宝剃个满月头吧,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这样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其实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多与少与剃不剃胎毛并无关系,而是受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遗传等因素影响的。

而且宝宝头皮稚嫩,头上的角质层是由数层相互粘着不紧的鳞片组成。皮肤外观平滑、细嫩,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损伤。在剃头时损伤头皮及毛囊组织后,各种细菌、真菌会乘虚而入,发生毛囊炎、疖子等,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

什么情况可以剃头,如何护理

如果宝宝出生时头发浓密,且正好是炎热的夏季,为防止湿疹,可以将宝宝的头发剃短,但不赞成剃光头。已经长了湿疹的头皮不要剃刮,否则更易感染。

父母在给宝宝护理头发时要注意,在宝宝第一次理完发以后,最好能马上给宝宝洗个头。

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应该2~3天给宝宝洗一次头发。经常保持头发的清洁,可使头皮得到良性刺激,从而促进头发的生长。如果总是不给宝宝洗头发,头皮上的油脂、汗液以及污物就会刺激头皮,引起头皮发痒、起疱,甚至发生感染。这样,会使头发容易脱落。

8

亮着灯睡觉

有一些宝妈,为了方便晚上照顾宝宝,会一整个晚上都开着卧室的灯睡觉。虽然这样方便了宝妈,但是对宝宝的健康发展可不利哦。

宝宝在婴儿时期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还很差差,如果卧室内通夜光亮如昼,会改变人体适应的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同时睡觉开强光灯,也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普通的宝宝高。

晚上护理方法

宝妈晚上护理宝宝,可以在房间放一枚小夜灯,光源离宝宝远一点,也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

9

给宝宝挖鼻屎

很多妈妈可能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看到宝宝鼻子里面有鼻屎、宝宝呼吸不通畅,有些鼻塞、宝宝的手老碰鼻子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后,大多数妈妈可能都会给宝宝清理鼻屎,并且以为清理鼻腔异物易于呼吸、清除垃圾、预防感染。

其实宝宝平常分泌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垃圾,正常的鼻粘膜本身就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分泌物中含有的酶具有破坏病菌的功能,这些分泌物就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科学的给宝宝清理鼻屎

首先你要判断好宝宝的鼻塞是由于鼻粘膜肿胀所致还是分泌物过多所致。

如果是鼻粘膜肿胀,可以使用滴鼻液,使鼻粘膜适当收缩。

如果是分泌物过多不得不清理鼻屎,不防用细小的棉签,将红霉素软膏挤一点在棉签头,然后将挤了红霉素的棉签头轻轻塞入宝宝鼻子,将红霉素均匀地涂抹在宝宝的两个鼻子内就可以了。红霉素可以稀释宝宝鼻子里的鼻屎,待鼻屎稀释后,再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将宝宝鼻子内的鼻屎带出来就可以了。

10

强行喂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话没错。现在是宝宝病发高峰期,很多宝妈应该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就是给宝宝喂药,药的味道太苦,大人都很排斥吃药更何况是宝宝,有些父母喂药的时候发现宝宝大哭大闹不吃药,便开始强行喂药。

这种强制喂药的做法导致的后果一个是宝宝会越来越抵触吃药,还有一个就是在宝宝哭闹拒绝吃药的时候,药被吐出来或者宝宝被呛到,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宝宝窒息。

科学喂药

喂药这个事,找到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完全避免那些危险的。

耐心耐心!给宝宝喂药一定要有耐心,切莫恐吓孩子或捏孩子的鼻子灌药。捏鼻子灌药时,孩子会哭闹,不容易把药全部喂进去;如果把鼻子捏得太紧,不但可能捏伤宝宝的鼻子,而且会妨碍孩子呼吸,也可能会不小心把药误灌入气管,造成不良后果。

对哺乳婴儿,宜在其空腹时喂药,服药后不要立即喂奶,以免其呕吐。

对1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加些糖水,放在奶瓶里喂服;也可找个舒服的姿势用小汤匙喂服,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固定牙关两边,使孩子半张开口,再用汤匙压住舌头,慢慢喂入,待其咽下,再送糖水。

对稍大懂事的宝宝,可采取诱导、说服的方法,跟她讲明疾病跟药物的道理,加以鼓励,让他自己服药。

关于“如何科学喂药”的文章在此,点击蓝字查看↓↓↓

这样给孩子喂药大错特错,好多家长还在用!

文章内容参考:《海蒂育儿大百科》

12月23-1月3日

活动时间:年12月23日-年1月3日

直接点击本文阅读原文进入砸蛋活动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gjm.com/zcmbhl/6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