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是一种毛囊及毛囊周围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化脓性皮肤病。
中医角度认识毛囊炎
毛囊炎属于中医学“疖肿”“痈疽”范畴,头部毛囊炎古代中医称为发际疮、蝼蛄疖。
中医药对这类疾病有系统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从《刘涓子鬼遗方》到《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到现代中医皮肤大家如朱仁康、赵炳南等无不把疖肿、痈疽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分类的详尽、用药的精准让后人汗颜。
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过度应用,导致毛囊炎这种细菌性皮肤病发病率增高,难治程度提高。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头皮、头发清洁;少食辛辣、油腻、甜食,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保持心情愉悦,睡眠充足;积极治疗,控制与本病有关的基础病,如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对头部毛囊炎进行阴阳分型并遣方用药,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①根据皮疹类型和临床表现分为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执减驭繁,灵活运用。
②重用“消”法,解毒消痈散结贯穿治疗始终及各种类型的毛囊炎治疗。
01
阳证
《灵枢·痈疽》云:“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医宗金鉴》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遏气血凝”。组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四药合用清热解毒力强效著,用于毛囊炎阳证热毒炽盛。
02
半阴半阳证、阴证
半枝莲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利湿;
半边莲清热解毒、消肿;露蜂房祛风止痛,攻毒消肿;
三药配伍用于阳证增加解毒消痈之效,用于半阴半阳及阴证寒凉之力减,解毒之效著。
皂角刺托毒排脓,活血消痈;白芷消肿排脓,止痛。
玄参清热,解毒,养阴;
浙贝母清热散结;
生牡蛎软坚散结;
三药为消瘰丸组方,软坚散结,养阴。
夏枯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凉血;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湿,现代研究二药还可减少皮脂分泌。
03
强调气血调理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疽;气机不畅,日久致瘀生湿痰,瘀热互结熏蒸肌肤,乃生丘疹化脓,湿热、瘀血凝滞,则见囊肿结节。
组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托毒生肌;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
二药补益气血,托毒外出,还可有效降低毛囊炎复发率。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
全瓜蒌清肺化痰,润肠通便,消痈肿疮毒;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两药配伍调畅气机,同时通便解毒,排脓。
04
顾护脾胃,气血化生有源
组方中炒麦芽,消食和中,疏肝;炒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欢迎点击